close

"

有機"、"純天然"、"化學"、"人工添加"、"植物萃取"、"100%無添加…"…

食安風暴看似已過媒體聚焦熱期,抑或是相關問題層出不窮,導致我台灣國人在憂慮未解卻又要面臨新風暴,恐懼頻繁,轉而抱持變相麻痺的態度。 身在這困境當中,以一個等死的心態去面對現況,實在不應該,應以積極態度去面對。

充斥健康風險的社會,商人善用消費者恐懼的心態,轉以標榜"自然無添加"等健康取向的行銷包裝方式,推銷自家商品,在眾多口號式標籤環繞下,如何看破這迷障,挑選較安全並適合自己的商品,我們聽聽專業醫生怎麼說,別讓商業包裝給蒙蔽。

 

這幾年自從有機、天然的概念興起之後,市場上多了不少標榜以植萃為主軸的品牌,雖然植萃當作化妝品原料早就行之有年,但民眾對植萃卻常有很多的迷思,像是「植萃是天然成分會比化學成分安全」、「含植萃成分的產品比較稀有所以會比較貴」、「植萃成分加越多越豐富感覺越有料」……老實說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。

1.  植萃就是從植物中所萃取出來的相關物質,其成分組成全部都是植物所製造或內含的化學成分,所以不要以為植萃不含化學成分。

2.  植萃成分的定性定量目前並沒有一致的標準,也就是同一種名稱的植萃其內含成分差異可能很大,萃取部位不同、方法不同、植物品種與栽種細節不同、萃取溶劑不同、工廠不同、植物使用農藥與環境不同,所得到的植物萃取物也都完全不同,於是功能也就不同,除非有共通的標準不然要比較彼此間的差異與價值真的很難。

3.  植萃本來就是混合物,內含很多不同的化合物,有些成分有活性效果有些反而可能造成副作用,如果沒有經過純化,甚至安全性還可能出問題。像是檸檬精油中要去除其中的感光素才較安全、Feverfew菊花萃取要除其中的Parthenolide才不會過敏,所以只看植萃的名稱是很難確知其安全性的。

4.  很多天然植物其實本來就帶有有毒性物質,並不是想萃取什麼就萃取什麼,這部分如果把關不嚴的話很多漏洞就會因此產生。假如說人工合成的物質有好有壞,天然合成的植萃成分也是如此,「天然ㄟ最好」根本就是不求甚解的廣告詞而已。

5.  現在有不少品牌宣稱添加植萃成分會比較安全,這也是毫無根據一廂情願的想法,含10種可以界定的化學物質與10種難以確知的植萃物,哪一種對皮膚來說風險比較可以評估其實可想而知。

很多宣稱有機或天然的化妝品品牌,常會捨棄市場上經長期安全性驗證的化學物不用,反而加了一大堆不知實際安全性的的植萃成分,這樣即使打著「有機、天然」的旗幟對皮膚來說反而風險更大,一旦使用後出問題根本難以確認到底是什麼物質所造成。

6.  這幾年食安事件頻傳,很多花草含有農藥殘留的問題也浮上檯面,到底市面上各式各樣從花草植物萃取是否也有這問題,根本就是一團迷霧從來沒有人說清楚。

7.  植萃原料為了保存,其中大多都需要添加防腐劑,這些防腐劑是否會照實標示在最終產品的成分表上,很多時候就看廠商的態度與嚴謹度了,所以有時候在產品標示上沒看到防腐劑並不表示真的就沒有。

8.  有不少廠商在產品中添加植萃只是為了行銷,常常加了一大堆只是為了廣告宣傳,裡面的植萃成分看起來加很多但濃度卻都很低,老實說只是當作「味素」角色,食之無味棄之可惜,對於消費者而言,這樣的配方充其量只是拿植萃當幌子虛晃一招。

9.  化妝品使用植萃成分已經是相當常見,但有關植萃成分的定性定量與內容物安全性,在法規上卻還沒有明確的標準與規範,市場上更是亂七八糟異常混亂,就像是先前爆發的「真、假精油」爭議一樣,如果沒有一致的標準根本是無法比較檢核的。

10.  如果台灣化妝品原料想要在植萃市場有一席之地,先做好原料的溯源、細節及品管,讓植萃成分可追蹤、可再現、可驗證這才是最重要的關鍵,有了明確的標準之後要將植萃應用在臨床上就會更容易了。

結論就是「植萃」=「從植物中所萃取的化學物質混合物」,到底是寶還是毒並不是光看名稱就知道,不需要看到植萃就立刻趨之若驚,用理性科學來看待還是最重要的。

 

 

原文網址:http://skindocchiu.pixnet.net/blog/post/288999844

(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美容中心主任;原文刊載於《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學院》)

arrow
arrow

    hsinlin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